在云南工商学院,有这样一群人:他们专心致志听课、严格认真查课、科学合理评课,他们以身作则示范、言传身教带教、教改创新笃行……他们就是教学督导,他们始终坚守一线“强一线”,在督导一线担当,在教学一线作为。李学秀就是他们中的一员。
李学秀,云南工商学院副教授,会计师,经济与管理学院专职教师,主讲《基础会计》《中级财务会计》《成本控制与分析》等课程,带领学生多次获省赛一、二等奖,出版教材三部,省级一流课程团队成员,参与多项教学改革项目,发表论文20多篇。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督导组组长,听课查课全覆盖,听课率达到200%,高质量完成学院的教学检查复查和“优课优酬”激励工作。
注重细节 持续改进
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88人,兼职26人,按学校要求,每学期督导对全院教师的听课评课需要覆盖两轮。作为督导组组长,李学秀有序安排好督导工作,保证学期督导统计无遗漏,为“优课优酬”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她注重督导工作细节并持续改进,李老师每学期根据系统导出的课表排两次课,开学第一周排好正课,另一次排公选课,每一位老师安排两个督导去听课。同时为每一位督导备注好任课老师上课的时间,除了给督导发总听课表,还会发个人听课表,遇到特殊情况与听课查课相冲突,则要求督导老师提前反馈调整,及时安排其他督导替换,从而实现了督导听课无遗漏。
在“优课优酬”的督导工作中,每位督导每月按要求上报一次统计分数。李老师从数据中发现,有分数过高(90分以上)和过低(80分要以下)的情况,而分数呈正态分布才符合正常状况。她及时召集学院督导开会研讨,对于分数较高和较低的老师安排督导再次听课,同时反馈给被听课老师所属系部,请系主任一同听课,共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。
全程记录 及时反馈
李老师听课有一个习惯,会提前到教室,听取学生对该门课的意见和建议,并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。她会关注学生在课间做什么,关注授课老师课前5分钟复习了什么内容,是学生做PPT上台讲述复习内容,还是师生问答的方式?还是以案例导入?选用案例和这节课的内容切合度如何?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结合度如何?是否达到了课程思政的目标?
督导可以看到云班课前台情况,但是云班课老师的操作督导是看不到的,李老师在课中会借用学生的手机,查看该门课在云班课上课前、课中、课后的参与度、批改作业的情况等相关记录。有的在云班课上有教学资源,但在实际授课中却没有体现对资源的使用。而有的老师做得非常好,除了前台整个课程组已有的内容,还专门上传了自己做的一些教学资源,辅助学生学习。这些细节,李老师都做了详细记录,成为评课的重要依据。
在课后总结反馈时,她先对老师的授课给予充分的肯定,再对课堂和云班课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,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,有时课后5分钟来不及沟通,就通过企业微信沟通,助力授课教师持续改进。
客观评价 严谨规范
督教、督学、督管,是教学督导的三大重要职责,作为督导组组长,李老师要求督导公平公正评价的同时,在课后做好和任课教师及学生的沟通,不仅要“督”,更要做到“导”,提升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价值。督导业务会上,李老师安排一位老师上一堂课,督导们按照听课要求,通过现场听课、蓝墨云、云班课等汇集全部打分记录,对课程设计、教学实施、多元互动、课程思政等项讨论分析,规范打分标准,强化听课评课的公平公正性。如果出现两位督导对同一位老师的评分差异过大,李老师将请校级督导再次进行听课评课,进一步保障评分的公平公正。当任课教师对督导评价的分数有疑问时,她对照评价标准和听课笔记,耐心做出解释,同时和老师沟通课程如何设置和设计更合理。
“督”“导”结合 履职尽责
听课评课后,和授课老师共同探讨分析,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,把握好沟通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李老师认为,对老教师和新教师的沟通应用不同的方式,新教师刚入职有新思维、新活力,快速学习授课的新手段和技术,需要给予更多认可、肯定、鼓励以增强其信心,再提出重要的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,用相互学习的态度探讨,沟通效果更佳。
对于老教师,教学经验丰富,课堂教学没有太多问题,但对云班课的使用和云班课上的资源关注较少,李老师从朋友的关怀出发,悉心指出问题所在,大部分老教师都能接受改进意见。
以督促教、指导帮扶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,作为督导,不仅自身教学质量要过硬,更要牢记使命,履职尽责,保持终身学习、持续改进的内驱力,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、为学生的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而奋斗
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中心
2024年4月1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