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充分发挥精彩课堂“优课优酬”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,凝聚教师队伍“提升OBE课堂教与学质量”行动共识,展示优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、传达先进教学理念、探讨科学教学方法,学校特推出“优课优酬 榜样引领”专题系列报道。
名片
韩伟伟,中共党员,副教授,文法学院双师型教师。出版专著1部、合著3部,参编云教材1部(副主编),主持省厅课题2项、校级课题4项、“四新”建设课题2项、校级一流课程1门、校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,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,发表论文10余篇。先后荣获云南工商学院“最佳责任心教师奖”“最美教师奖”“年度杰出贡献奖”,获得云南省中国语言文学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等。
故事
滋养师者匠心 提升教学效果
韩伟伟老师一直坚持“教师的责任不在教,而在教会学生学”的教育理念,她用教学内容吸引学生、以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并以教学热情感染学生。她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,围绕学生个性和学习需求,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。她在讲授《新闻评论》课程时,发现学生对新闻和热点事件的兴趣及关注度都非常高,他们一方面畏惧新闻评论观点的表达,另一方面又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支持。针对这一问题,韩伟伟老师运用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方法,结合课程教学目标,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新闻评论。为了达成这一目标,她组织课程组教师,以学生需求为导向,组建了新闻素材案例库。该案例库以学生自主探索挖掘的新闻素材为主体,辅以教师分享的新闻、热点事件,涵盖了各种类型、风格和主题的新闻评论,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,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。
韩伟伟老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教学、小组讨论、新闻剧本杀等,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。为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,她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,以丰富教学内容,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。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,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,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。线下则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课堂讨论和实践练习,模拟新闻评论写作、实时新闻评论等,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。
厚植育人情怀 注重能力培养
韩伟伟老师牢固树立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理念,采用接地气、有温度、有广度、有深度的教育教学手段,全方位教育学生。《新闻评论》课程具有“评”在用中、以用促“评”的特点,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构建了学以致用的“双循环”教学模式。一方面,她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贴近性,引入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作为教学案例,让学生感受到新闻评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。另一方面,她鼓励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动态,从身边的新闻事件入手,进行新闻评论的写作练习,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社会责任感。
她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,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式。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,将家国情怀、社会责任、创新意识等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,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落实。除了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,韩伟伟老师要求学生进行网络评论的尝试,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和运用的优点和不足,并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,这样应用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,更符合学生发展和就业的需求。她从整体上把握课堂评论的方向,注意节奏,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评论中遇到的难点。做到“评论有引导、观点有评价”,力求实现课堂学习的价值最大化。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和客观评论,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,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。